棒磨機制砂工藝
采用棒磨機軋制的人工砂,粒度分布有一定的規律,即一種細度模數只有一種粒度級配。因此,在人工砂的生產中,需著重控制細度模數的穩定,對其粒度級配不需再作分級處理。
工藝流程
在棒磨機制砂工藝中,常采用開路工藝,濕法生產。
通常在棒磨機之前設制砂給料倉,給料倉應有一定的容量,通常按棒磨機一臺班的生產量考慮給料倉容量。在給料倉下設出料廊道,通過振動給料機均勻給料,保證棒磨機能均衡、穩定生產。經棒磨機磨制的砂漿從排料口流出,進入螺旋分級機洗砂,經直線振動篩預脫水后通過皮帶運輸機送到成品砂倉堆存。
棒磨制砂機具備以下優勢:
1、棒磨制砂機的出料粒度均勻,產量高。
2、棒磨制砂機種類多,根據不同的物料進行合理的選擇。
3、棒磨制砂機有干式和濕式兩種形式,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工作原理
棒磨機由給料端部、排料端部、筒體、鋼棒介質、襯板、傳動裝置、電機、軸承等組成。溢流型棒磨機原理中的工作原理為:圓筒受到電機和傳動裝置的驅動,繞水平軸回轉。圓筒內約為筒體容積35-40%的磨礦介質——鋼棒,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被圓筒內壁帶動,并被提升到的高度。提升到高度的鋼棒由于受到的離心力和重力的綜合作用,沿著筒壁或其他鋼棒表面落下或滾下。磨礦原料從棒磨機的給料端部不斷給入,這些物料進入圓筒后,受到鋼棒的不斷壓碎、研磨和擊碎作用后被粉碎。在棒磨機的排礦端部的中空軸頸出鑲有與磨機旋轉方向相反的螺旋葉片,磨細的顆粒懸浮在礦漿中從螺旋葉片上面溢流出去,由礦漿帶出去的沒有磨細的粗顆粒礦石則沉沒在螺旋葉片之間,被反向旋轉的螺旋葉片送回磨機中。